大家好,观复博物馆是马未都先生创办的新中国第一家民营博物馆,请关注我们的今日头条号涂鸦上帝怎么玩,我们会不定期向粉丝们赠送观复博物馆的文创产品。
许继子注:生命是上帝的涂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要想实现自己独特的绘画理念,必须具备一些独特的技巧。乔托之所以能比前辈更真实地描绘现实,就是因为他掌握了一种新的湿壁画技法。
▲ 意大利佛罗伦萨乔托纪念碑
米开朗基罗的学生乔尔乔·瓦萨里(1511-1574)在《艺术家传》中提到,教皇听说乔托的画技出众,便命人取来乔托的画作来鉴定。乔托见到使者,随手画了一个圆圈递给他。教皇看到这个无可挑剔的圆圈,立刻意识到乔托不是普通人。
乔托画出的圆与鲁迅先生笔下阿Q画出的圆当然有很大区别。画圆的关键是要心平气静,专心致志。切不可像阿Q那样“怕被人嘲笑,执意要画圆”,结果却觉得“这该死的笔不但重,而且不听话,刚一抖,差点就合拢了,可随即又向外凸起,画出了瓜子形”。乔托之所以能做到心手合一,一气呵成地完成圆,完全得益于他平日里与老师契马布埃创作“壁画”时打下的扎实基本功。
▼ 壁画能历经千年,色彩依旧鲜艳如初
▲【意大利】乔托《犹大之吻》,1305年,湿壁画,200 x 185厘米
意大利帕多瓦阿雷纳礼拜堂(又名斯克罗威尼礼拜堂)
“湿壁画”()又称“鲜画”,是要求画师在画之前先在墙上抹上灰泥的一种壁画。灰泥有粗、细之分,由两种洗净的砂土、熟化半年以上的优质石灰膏、大理石粉混合而成。以粗灰泥为底,细灰泥分两层抹上,最后再刮平一层干净的石灰膏,犹如磁州窑的妆土。待灰泥干了不粘手时,画师即可进行绘画。由于在绘画过程中需要随时向画面喷水,保持画面湿润,使矿物颜料能被灰泥层吸收,因此这种绘画技法被称为“湿壁画”。
▲阿雷纳礼拜堂的入口,上面的壁画全部是乔托所画
▲【意大利】乔托,《哀悼曲》,1297-1300,湿壁画,200 x 185厘米
意大利帕多瓦竞技场教堂
壁画是在干灰泥墙上绘制的,优点是画作不会变形,缺点是颜色附着力不好,容易脱落,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一例。
▲【意大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5-1498年,壁画
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由于《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干壁画,在达芬奇在世时就已开始出现剥落。经过后来画家的不断润色,如今人们已经无法分辨哪些线条是达芬奇真迹。此外,一代又一代的修复专家为保存这幅杰作,用尽了各种方法——除霉、注胶、熨烫……结果不仅无效,还适得其反:一位圣人的手变成了“面包”,另一位圣人的胡子越来越长。结果,这幅让达芬奇最为自豪的壁画最终变成了一副完整的“彩绘骷髅”。
达芬奇之所以选择用干壁画来创作《最后的晚餐》,是因为面对干壁画,画家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构图、描绘。壁画画家必须在灰泥层干透之前快速作画,没有时间去准备、考虑、修改。乔托的老师契马布埃经常会将整面墙都涂满灰泥,并带领众多助手在一天之内完成壁画。一旦超过期限,第二天又要继续作画,师徒二人就得面对一面干硬如标语墙的画墙。即便壁画完成了,整幅壁画也很难留存至今。
▼ 如果壁画处理不好,颜色还是会剥落
▲【意大利】乔托《圣弗朗西斯之死》,1325年,壁画,
意大利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右侧的巴尔迪礼拜堂(巴尔迪圣十字教堂)
相反,乔托的壁画至今仍保存完好,是因为他聪明务实,创新了壁画的画法:他不把整面墙都粉刷一遍,而是只画一天可以画完的区域。这种“拼凑式”的画法,自然需要画家事先在脑子里准备好草稿,这样才能心中有数,心中有数。看来,有诀窍可以让“事半功倍”啊!
▲【意大利】乔托,上教堂壁画,1297-1300,
意大利阿西西圣弗朗西斯大教堂
▲【意大利】乔托,下教堂壁画,1297-1300年,
意大利阿西西圣弗朗西斯大教堂
下一集预告:他奶奶的吻
我们每天都会发布马未都亲手录制的历史艺术和文物文章和视频,并发送藏品照片。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到朋友圈并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标题:涂鸦上帝怎么玩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说干壁画和湿壁画,还有“抹平”的诀窍!
链接:https://izhangwan.com/news/gl/16908.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