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的!南京医科大学杀人案纪事:28年来,距离凶手最近的一次
看到女孩还躺在地上,马刚以为她还活着,用脚踢了她一脚,低下头试探性地问道。
没有回应。
然后他连忙尝试用手呼吸,但很微弱。 “我把手伸进她的衣服里,摸了摸她的胸口,感觉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突然,马某刚摔倒在旁边的台阶上,脑子一片空白。
他点燃一支烟,抿了一口。尼古丁让他平静了一些:事情越来越严重了,有人被杀了!
四天后,当学校保安撬开井盖时,看到女孩的尸体蜷缩在冰冷的井里。
这就是20世纪90年代震惊全国的“南方医科大学女学生杀人案”。
女孩的生命最终消失在冰冷黑暗的窨井里。如果马刚没有选择隐藏女孩,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他能留下一些线索,让人们早点发现那个女孩,或许一切都会又不一样了。同样的结局。
28年来,女孩惨死的一幕不断刺激着几代南京警察的神经。有的已经退休,有的即将退休,还有新一代来填补,他们希望给遇难者家属一个交代。直到今年2月23日,南京警方才发布通报,案件告破,凶手被抓获。
10月14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马刚犯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近日,长安君在南京看守所见到了马刚。他身高约170厘米,身材魁梧,肤色黝黑,脸上皱纹很深。他态度温和,却掩饰不住凶狠。
回忆起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血腥场景,54岁的马刚不断地揉搓双手,时不时地用双手捂住额头。
这位不幸的女孩名叫林,是南京医科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今年23岁。 28年前的那个夜晚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生命戛然而止,另一个人的生命陷入恐慌。
“找个小潘西,湿搭湿搭”
“情感的漩涡很深。”马某刚在看守所内说道。
在他的生活中,有童年对母亲的麻木,有对妻子的歉意,也有对女儿的爱。然而,让人后悔一生的往往是一瞬间的决定。
1992年3月20日,马刚作案当天,南京下着雨。晚餐时他喝了一些白葡萄酒,喝得微醺。
当时,26岁的马刚刚刚结婚,与父母、妻子、弟弟住在距离南京医科大学10分钟路程的石鼓街。吃完晚饭,他像往常一样穿上胶鞋出去散步。
三月的南京,道路两旁的法国棕榈树还光秃秃的,只有几颗新芽。现在马刚已经记不清原因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阴差阳错来到了南京医科大学的。”
那时学校的管理不像现在那么严格。学校旁边有长途汽车站和几家大型医院,人流量大,会员复杂。校外的人可以随意进出。马某刚进校门后右转进入新建的“背形”教学楼中间的庭院。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里就是案发地,今天来到这里,谁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透过教室的窗户,马刚看到林穿着红色毛衣,低着头安静地学-。据他说,当时他想“找个小潘西,和她做爱”(南京话:找个小女朋友,谈吐好点),然后去约会看电影、吃饭在小吃摊。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国人普遍并不富裕,上大学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林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家庭环境优渥。她是少有的女大学生。
马某刚初中就辍学了,很早就进入了社会。由于他的父亲从小就很强势,所以经常打他、骂他。他小时候经常“撒野”(在外面流浪),这让他的父母很头疼。后来,他们干脆改了名字。马钢原名马钢,但他的家人觉得“钢”字有不好的含义,就改成了“钢”字。
马某刚对眼前的女大学生充满了好奇。 “我文化水平低,我想受过教育的人的作风、言语、行为一定不一样。”
绕着教学楼转了几圈,确定没有人之后,教学楼的门打开了,他就大着胆子走了进去。
“姑娘!我们出去散步吧。”
林氏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他。 “我不认识你,你赶紧走吧。”
马刚坐在她身后,想要聊天,但态度却很坚决。
他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教室,但并不甘心。于是我溜达到牙科医院,在杂物堆放的地方发现了一根空心的铁管。那大概是一张铁床架,比她的膝盖还要长。我想用它来“吓唬她”。
回来时,马刚看到林还趴在桌子上写字。他拿着棍子走到她面前,威胁道:“跟我出去吧。”
“你干什么!我叫人了!”林看见他拿着棍子,转身就走。
这时,马刚拿起铁管,用棍子敲打她的头部。林下意识地跑了出去,马刚伸手抓住了她。
她本能地反抗并大喊。马刚用力捂住嘴,被一路拖到教学楼门口强奸。
林再次猛烈反抗,马刚又用力击打女孩的头部。
据马刚说,“直到她失去了固执,她才不敢再尖叫。”
“事情结束后,我惊慌失措,逃跑了。”马刚在外面走了一圈,发现学校里很安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仿佛罪恶被黑夜吞没了。
于是他又回到案发现场,看看女孩是否已经消失,是否要报警。
“看到她还躺在地上,我以为她想休息一下再走,所以我又绕了一圈。”
第二次回来后,发现林还躺在那里,动作和之前一样,所以才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他曾听到她喉咙里发出“鼾声”,但他感觉她的心脏已经不再跳动。
马刚脑子一片空白。看着剩下的香烟一点点消失,他意识到不能把烟头留在现场,于是用手掐灭了烟头,放进了口袋里。
“如果有人被杀了,我们该怎么办……只能把尸体藏起来。”
他看到旁边有一个“化粪池”,想把林藏在里面。 “我当时看到它是空的,以为是化粪池,但现在我想它一定是一个沙井。”
那天正好下雨,学校的井盖正好被撬开,倾斜了。于是,马刚拽着林某的腋窝,将林某一路拖了过来,将他头朝下推了进去,然后关上了井盖。
这才想起,林老师的自-物品还在教室里。担心被人发现被怀疑,他赶紧去清理。然而,由于井盖已经关闭,他发现自己打不开,只好将书包等物品扔进另一个洞里。在沙井里。四天后,押运队终于从缝隙中找到了林某的尸体,并在井盖里看到了书包。
一切完成后,他看到女孩躺着的地方还残留着血迹。马刚用林某的衣服擦去血迹,在上面铺了一层沙子,准备离开现场。
28年里,离杀人凶手最近的一次
案发后的前半年,马刚经常失眠、紧张、恐惧,彻夜难眠。
你怕什么?被抓住并开枪射击。 “就这么简单,出发点很原始也很简单,你犯罪了,被发现了不会被抓起来吗?”
但当时在案发现场的马刚并没有想到这一点,并试图掩盖并逃跑。
慌乱之中,他还是留下了一些插曲。
晚上10时30分左右,南京医科大学保卫队两名队员正在值班室观看江苏卫视电视剧《雪山飞狐》。广告开始播放后,他们像往常一样在教学楼里巡逻。
当保安队的两名队员走到“之字形”教学楼二楼教室的窗前时,其中一人突然看到楼下有一个黑影,靠着墙偷偷摸摸。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马刚。
当时,教学楼五楼是电教教室。由于担心他们试图窃取贵重设备或零件,他们迅速下楼两侧的楼梯围堵他们,但没有击中目标。
“我先去趟厕所。”
我检查了一间又一间的教室,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一名队员拿着手电筒想去洗手间。没想到,却碰到了走出去的马刚。他刚刚洗掉手上的泥巴。
保安队员们看到对方的脸上和手上都沾满了水,而且看起来就像是刚洗过的一样,立刻警惕了起来。
“你做什么工作?”
马刚没有回答就冲了出去,却撞到了后面走的队员。
当他们转身时,他抓住了马刚的右臂。马刚甩开手,向南跑去。
有问题就追吧!
但两个队员都已经三四十岁了,根本不可能追上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马刚沿着走廊跑到南边一个没有玻璃的门口,毫不犹豫地冲了出去。
然后只听“扑通”一声,人就从学校东南角一米高的围墙里爬了出来,消失了。
后来警方破案的所有线索都来自于这些支离破碎的线索:
公安部门根据两人的回忆,邀请全国各地的画家为犯罪嫌疑人绘制肖像。
“他穿着一双新雨鞋,在雨夜的灯光下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还反射着光芒。”保安小组的一名成员注意到了这双鞋。根据现场零散的脚印以及作案时的负重情况,警方最终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脚印以及所穿胶鞋的款式。
根据现场提取的物证,犯罪嫌疑人的血型为B型。
因此,B型血、肖像和胶鞋印是警方调查的唯一依据。
“最初的技术有限,筛查方法大致是看是否是B型血,然后根据作案时间进行排除。”自1993年起参与调查此案的法医荣玉山感叹道。
当时,整个南京警察部队出动了,整个城市都出动了。抽调数百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历时数月进行大规模走访、排查调查。几乎每一位警官都或多或少地卷入了这起案件。
荣玉山记得一个细节:当年的宣誓大会上,领导们还参加了现场派出所所长考试,描述了侦查犯罪分子——的条件。这是每个警察必须记住的。
1992年5月,南京市领导下定决心,在扬子晚报和电视台同时发布了奖励通知。当年,通过媒体寻找线索破获的案件很少。悬赏通知书一发出,警方就收集到20至30条线索。
“时间越长,记忆力就越弱,能发现的嫌疑人就越少。”当时,刚来到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的荣玉山还是一名年轻的法医。现任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局长。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警用技术二级所长。
在他的记忆中,当他走到白下路101号进入大门时,右手上挂着“3·24特遣队”的牌子,这也是当时南京著名的第五办事处。这是非常荣耀的。
但碍于当时的条件,此案最终未能侦破。当时的技术条件有多么有限?荣玉山举了一个很无奈的例子:根据现场情况,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分析出死者的具体死亡时间,只能划定以天为单位的范围。因此,本案具体作案时间以两名保安队员的供述为准。警方随后前往电视台调查《雪山飞狐》的播出时间,进而推断出马刚作案的大致时间。
时间回到案发当晚,翻墙的马刚发现自己身处南京市汉中路与莫愁路交汇处的红绿灯路口。认为自己确实犯了杀人罪,马刚不敢直接回家,在路上徘徊了很久。等他平静下来回到家时,家人都已经上床睡觉了。
当天,保安队员并没有抓到马刚。他们回到教学楼五楼检查,发现电脑没有被盗。他们松了口气。
谁也没想到,这是28年来他们距离凶手最近的一次。
追查过程像一把磨人脾性的刀
对于每一个警察来说,都会有那么一两件值得铭记一生的案件。这将成为办案警察的执念。无论多久,他们都不会忘记,不会放过任何线索。在这种执念的传播下,发现了很多积压的案件。
在所有南京警方的眼中,凶手在林被杀的当晚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长安君翻阅了专案组28年来的工作报告。每半个月发布一期。这是厚厚的一叠。较旧的报告已经变黄,纸张有颗粒感,仿佛被压缩了28年。很长一段时间了。
参与调查的警员姓名、每个家庭细分的调查情况以及一页页手写的访谈笔录都被浓缩成报告——的记录
“我们要层层动员,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增加调查的真实性、深度、广度,让调查工作及时、彻底、准确、到底……”
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科原副科长、法医于显海至今还记得接到电话的那天。
根据现场情况,于显海提出现场提取证据的建议:保持受害人姿势不动,用棉签、纱布五次提取生物检测材料。这个环节对于警方后来破案非常关键。大量物证经过28年的反复检验,保存较为完整,尚未用完。
“如果证据保住,案子一定能破!”玉仙海非常确定。
在教学楼南楼后门,距离沙井三十、四十米处,办案人员发现了第一起作案现场:入口楼梯处的地面上有淡淡的血迹,还有被砸过的痕迹。钝器击打墙壁。
据荣玉山回忆,1992年3月24日本身也很特别:那天是南京市公安局刑侦科科长交接的日子,但接到这个案子后,两人来到了现场共同完成交接。工作;同时,这也是鼓楼分院院长上任的第一天,南京医科大学属于其管辖范围。
上任第一天,他就遇到了震惊全国的恶性案件,难度很大。然而等待警方的却是无休无止的搜查。
荣玉山曾担任8名公安局长、9名副局长。在荣玉山看来,这些年的调查过程就像一把磨砺人脾气的刀:一次次发现、一次次否认、一次次重新发现、一次次否认。旧病复发,成为全市公安民警心中的痛。
“我接手后,至少走了2.6万公里,跑了10多个省份,但没有任何结果。”荣玉山说道。
2018年6月,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1992年3月24日强奸杀人案”积案侦查领导小组,并动员干警成立专门工作组,全力投入新一轮侦查工作。案件调查。
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政委宋敏担任新专案组副组长。他向长安君介绍,2018年成立的专案组里大家都是新人,从来没有到过现场,所以没有什么规则。
宋敏多次召开有历届专案组老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和案例研究会,回顾和梳理当时的调查进程。他还对120余份案卷进行了归档,并一一分析。
重点是技术突破。经过这么多年的技术更新,宋敏对现在的公安侦查技术非常有信心。
专案组派出办案民警前往浙江、江西、山东、四川等10多个省份,对重点人员进行多次深入排查。对过去没有被调查和否认的关键人员进行了一一技术调查。同时,我们不断与本省及河南、安徽等重点省份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如此循环往复。参与调查的人越多,他们就越知道案件会得到解决。 “我们认为几乎会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宋敏说道。
最近一次是今年1月15日去安徽的时候,但和之前一样,对比结果还是差了一点。
“我拿着鼠标的手不停地抖”
在警方苦苦追捕的这些年里,马刚有一份正式而受人尊敬的工作,为一家国企领导当司机。他曾随老板去德国考察了两年,并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一切都步入正轨,仿佛28年前的那个夜晚从未存在过。
逃了前一个月、一年、两年……到了第四年、第五年,他觉得这件事可能就过去了吗?他努力压抑对过去的恐惧,再也没有回到犯罪现场,尽管他的住所距离犯罪现场还不到10分钟的路程。
搬家后,他感觉轻松了一些。然而结婚多年,他一直不让妻子生孩子,一直与她保持着距离,不敢太过热情。 “我只是担心有一天我会被抓到。这不会(伤害)其他人……伤害太大了。”
有时候,当他认为自己可能躲过了一场灾难时,他会感到一阵高兴,但转念一想:他为什么高兴?这么大的案子,警察还能放你走吗?
二月的南京,深夜依然寒冷刺骨。
今年2月21日,执勤人员再次前往公安部系统进行比对。
这一次,我真的赢了!
破案的关键在于,凶手的DNA与江苏徐州沛县人的DNA高度相似。 ——基本上可以确定是近亲。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的警察都感觉自己被送了血。确认无误后,宋敏在晚上决定:带队前往沛县!
当晚,一行人驱车400公里,历时4个小时到达沛县。长安君在宋敏播放的保存视频中看到了警察的实际工作情况:有的冷得不停地搓手脚,有的则拿着方便面站在垃圾桶旁边当晚饭。
他们连夜比对相关人员,却发现没有相符的。正当大家以为自己又要失败的时候,却得知了一条“头皮发麻”的消息——
一位老人说,他有一个表弟,20世纪80年代去了南京。
然后问“你有孩子吗?”
“两个儿子。”
“你多大了?你叫什么名字?”
“一个叫马刚,另一个是……”
宋敏等人都很兴奋。具有类似比较结果的人一直住在村里,马刚和他的父母是少数离开沛县的人。
通过查找分析,共找到南京关键人员20人,其中包括马刚兄弟。当晚,警方对这20人进行了调查。
2月22日。据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命案侦查大队大队长何涛介绍,他手里拿着一叠单子来到马刚家,侦查过程只用了不到10分钟。
当晚负责比对的人是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民警王敏东。当他接到任务的时候,也很紧张:“比对结果出来的时候,屏幕全红了!”
这意味着他们都达到了目标。如果比较不成功,就会出现橙色。而现在他面前的电脑屏幕全是红色!
“我拿着鼠标的手一直在颤抖,生怕搞错。”王敏东冷静下来,花了半个小时重新整理了整个流程。
“一旦出现问题,一切就都结束了。” “别随便打电话,结果一出来,几十个人就不用睡觉了。” “上次成功对比另一个病例时,我兴奋得呼吸困难……”
早上6点,南京市刑侦支队的10多人赶到马刚家,在整栋楼和九华山附近布置了人。
正在布置过程中,马家的灯亮了。支队当即决定由女警来敲门。开门的是马刚的妻子。三名警察瞬间冲进卧室,只见马刚衣冠楚楚地站在床边。
整个抓捕过程中,他没有反抗,只是不断地在背后搓着被铐着的双手。一走出小区大门,他就自言自语道:“我强奸杀人了。”
他一直低着头,声音异常低沉。现实终于让他明白,运气这东西是不存在的。也许你可以逃脱一段时间,也许你会过上正常的生活,也许你会变成另一个人,但最终你还是逃不过警察的追捕和法律的正义。
7月6日,南京市检察院就此案向南京中院提起公诉。法院前往南京市公安局和鉴定中心,请当时办案的三名法医进行确认。专家组还参观了事发地南京医科大学教学楼。
(摄影:任如金)
为了保证庭审顺利进行,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疫情期间的消毒工作和技术支持外,由于受害人母亲年龄较大,被告人年初因脑梗塞住院治疗。今年,法医鉴定部门和120急救通讯中心表示,庭审期间,楼下随时有救护车待命……
10月14日,南京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马某刚将为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付出代价并受到惩罚。
林妈妈等待这一天已经28年了。
这些年来,每当别人问及女儿的情况时,她总是说女儿在国外读书。
事实上,她知道。每年3月19日,她都会从无锡乘坐4小时的绿色列车,准时来到南京医科大学。每年3月20日晚,人们携带水果、鲜花、蜡烛到校园祭奠、烧纸。第二天,我前往南京市刑侦局询问案件详情和进展情况。
这种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她才来了一年,因为林父因悲痛过度而病逝,让他终生郁郁愤怒。他告诉林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找到杀害他女儿的真凶。
很多南京警察都记得林妈妈的话:
“案子不破,人就死了。”
“我一定要活着看到你抓住他!”
“即使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我也不会放弃努力。”
……
这是寻找真相的漫长旅程。失去只能在一瞬间发生,而等待却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占据一生。
母亲早已白发苍苍,女儿却被定格在22岁。一代又一代的警察都白发苍苍,包括马云无辜的妻子和女儿。 28年前那个夜晚的犯罪,牵扯了多少人的命运。
“这是我处理的最后一个案子。”项目结束后即将退休的宋敏平静地说。
9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令人震惊的数字:
截至12 月8 日
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
累计破获凶杀案5281起
其中,累计解决20年以上积压案件2476件。
这是过去四年发现的积压案件总数。
其中,10至20年前的积压案件有2269起。
事件发生以来最长的时间是42年
每个案例的背后
这些都是受害者家属无法释怀的创伤。
也给一代代刑侦人员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公安机关没有忘记
由于当年侦查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
多年来,该国仍有一些积压的谋杀案件尚未侦破。
95%以上的案件发生在10多年前
近年来,科学技术手段飞速发展
2019年全国凶杀案数量也降至历史最低点
凶杀案侦破机制日益完善
公安机关具备克服积压杀人案件的有利条件。
为此,公安部党委决定
今年,我们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积压凶杀案件的行动。
最大限度侦破一批积压的杀人案件
全国各地参战的广大民警
对积压杀人案件发起猛烈攻势
成功侦破一大批长期悬而未决的大案要案
江苏南京《1992.3.24》
南京医学院强奸杀人案
福建三明《1995.7.6》
“国家文物保安员”、博物馆副馆长廖国华遇害案
辽宁沉阳《2003.4.30》
武装抢劫和谋杀
浙江宁波《2001.3.28》
出租车司机抢劫、杀人等一大批重大案件
成功抓获大批潜逃多年的杀人逃犯。
共抓获杀人案逃犯4601人
其中,潜逃超过20年的有1779人。
2203人潜逃10至20年
潜逃最长38年
有力推进科技手段建设和应用
关键作业中运用新技术手段破案
案件侦破率达到70%
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打击能力
谋杀案必须解决
对待每一个公民的都是公安机关
最郑重的承诺
将在逃罪犯绳之以法
安慰死者和生者
向处理此案的警察表示哀悼
用户评论
这款游戏让我震撼不已,它深入剖析了这个真实案件的历史背景和犯罪心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游戏里的玩家,我被它的沉浸式体验和细节描绘所深深吸引。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从故事线来看,这款游戏对南医大杀人案的还原非常精细,让人感同身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独家!" 这个标题确实预示了游戏内包含了许多案件背后鲜为人知的事实。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家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让我思考人性中的阴暗面,这是一次深刻的反思之旅。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的背景音乐和氛围设计十分恐怖,仿佛能将人带入紧张的氛围中。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医大杀人案的纪实让游戏增添了一层真实感,每个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家需要解开一系列谜题、了解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故事,这是一次情感的双重体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款游戏中对于案件深入挖掘和还原的质量感到非常惊喜。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28年里的那一次" 强调了时间跨度之长,游戏通过这个设置铺展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故事线。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提供了多种玩法选项,让游戏体验更加多样化且有趣。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家需要在众多线索中找到真相,这种脑力挑战非常吸引我。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历史案件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款不容错过的游戏。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中的角色塑造很成功,每个角色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背景故事。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游戏内互动元素的设计让人感觉像是真实地参与到了南医大事件中去。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款游戏展现了制作团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深度思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体验过的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让我在享受游戏的同时思考了人性和道德的议题。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游戏中所展示的研究、调查过程感到好奇,觉得它让整个事件更加立体可感。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