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班时代的历史中,我看到了手游的未来是“自带移植”
在怪兽叔参考了整个塞班时期的手游史之后,叔发现大多数热门的游戏都是来自其他设备上的移植;
近几年的各种独立游戏移植更是让人有一种浓厚的既视感,厂商的创作能力有限,玩家逐渐在进化,套模板遭人诟病不说,还未必能赚到什么钱。
熟悉怪兽叔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叔在对游戏的“口味”上比较刁钻,不然我们也不会放着《原神》的流量和主流手游不聊,开“塞班考古队”这个系列,毕竟谁愿意跟“w”作对呢?
有很多小伙伴私信怪兽叔问“手机上到底有什么好游戏”这个问题,“好不好”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
由于人类本性中的“盲从”-惯、以及如同海浪般不断出现的手游,想要在这些游戏中筛选出质量相对较高的那一款确实有些难度。
应用的排名和流水并不能帮你甄别出一款游戏的质量,但一个游玩过上千款各平台游戏老玩家的经验却能告诉你“哪些游戏值得一试,它为什么值得”。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继续聊聊“跟w作对”的话题。
其实世界上第一款火出圈的手游《贪吃蛇》就是移植游戏,而这款现象级手游的诞生甚至要早于塞班系统。
历史是个圈,如果从过去看现在、从现在看未来,你就会发现“移植手游”其实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在“最赚钱、最热门”的宝座上换姿势躺着。
1999年,一家名为NTT Docomo(无处不在)的日本移动运营商为手游时代拉开了帷幕,自此开始,手游能够通过移动运营平台直接下载到手机上,玩家不再是只能玩制造商们预装的手游。
在NTT Docomo旗下的i-mode平台开启后,科乐美、任天堂、万代等厂商成为了第一批开拓手游市场的先锋,他们开发了一小部分原创手游,并将旗下许多掌机端的第一方游戏做了适配移植。
此后,随着Gameloft、Glu Mobile等厂商的入场,塞班手游开始逐渐走向巅峰。
在众多手游厂商中,Gameloft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做了足够多的移植游戏,例如《刺客信条》系列、《GT赛车》系列、《波斯王子》系列等。
而除了这种吃大头的一线厂商外,在中国移动开启139邮箱社区之后,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也纷纷效仿国外厂商,将一些游戏性不错的掌机、FC、PC游戏移植到了手机上(至于版权嘛就有待商榷了)。
纵观整个塞班游戏史,除了小部分像《苍穹默示录》、《七夜》这种在口碑上有所收获的原创游戏外,大部分赚钱的游戏归根结底还是移植。
2008年,iOS与App Store击破了诺基亚与塞班的不败传说,直到2013年之前的这段时间里,移植游戏的主流地位被短暂超越;
然而如果你看过我们之前介绍的“德国跑男HandyGames”那一篇内容,你就会知道原本在塞班上的游戏在2011年被他们移植到了全平台上,赚了个名利双收。
塞班考古队丨游戏刚发行设备就退市,奇葩厂商如何靠“跑路”做大做强?
仅仅两年的时间,原创厂商们的流量宝座还没捂热乎就被移植手游赶超。
直到2015年,许多厂商忽然以套模板的方式将“GREE模式”再次发扬光大,移植游戏才低调了几个月。
但很快啊!ARTS(DOTA like、MOBA)与《PUBG》的火爆让厂商们产生了一个想法——玩法移植。
你可以看见在2016到现在,只要什么游戏火了,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堆玩法类似的手游出现。
2019年之后,或许是马斯洛需求奏效了,赚够了一定数额的厂商们逐渐开始关注自身口碑,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想获得玩家的尊重,于是IP合作、合作移植、跨界联动等运营方式开始流行起来,不少独立游戏又回归到了传统移植。
从2021年开始,不少传统主机游戏厂商在开发过程中便已经将移动端计算在内,力求做到全平台开放,这无疑是对手游市场的又一次冲击;
或许从制作技术上手游已经在不断接近主机游戏与端游了,可从创造力、剧情的饱满度、细节水平等多方面考量,手游与端游仍然还隔着一层壁垒,不过这层壁垒貌似先被端游给攻破了,怪兽叔仿佛已经看到了高质量“自带移植”买断制手游大战饱受诟病的“内购微交易”。
谁还记得塞班手游的辉煌?
用今天的眼光去回看十年前的塞班手机与游戏,越看越觉得它们像艺术品。
虽然IOS与安卓系统的出现让手游的图像与音效质量节节攀升,但这十余年的发展时间里大多数手游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忽略了手游的可玩性与独创性。
(龙世纪)
为了寻找塞班手游最辉煌的时期,怪兽叔花费了近半个月时间去收集基础资料。
大家好,这里是全新专栏【塞班考古队】,在这个栏目中,大家将一起重温塞班时期的优秀游戏,了解那一时期鲜为人知的手游史。
手机界的通用公司
1980年,一位前英国伦敦剑桥三一学院的学霸、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博士、华威、谢菲尔德、爱丁堡和约克大学的荣誉博士——大卫·E·波特创立了一家叫做Psion的公司。
到了1998年,Psion与诺基亚、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松下联合创立了塞班公司(Symbian Limited)。
两年之后,第一款使用塞拜系统的手机“爱立信R380sc”诞生,它开创了在手机上搭载个人数字助理的先河,也为后续的智能机发展打开了思路。
随着西门子、三星、LG、联想、Arima的陆续加入,到2004年塞班系统已经铺开了八成以上的手机市场。
2008年12月,诺基亚收购了塞班剩余52%的股份,但仅一年之后IOS与安卓的出现对塞班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以至于接下来的三年里诺基亚开始不断走下坡路;
最终到2012年,诺基亚808 PureView成为世上最后一款搭载塞班系统的手机,塞班的时代就此结束。
惊人的塞班游戏存量
在塞班系统发展运营的12年里,出现了难以计数的塞班手游;
单是怪兽叔找到的国外塞班游戏就有惊人的2322款,就更不用提那些已经被网站抹去记录的和国产的、以及了解人数不多的冷门塞班手游了。
塞班手游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的预装内置、中期的付费购买、后期的下载传输阶段。
早先在数据网络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手机游戏基本上只有厂商们预装的《贪吃蛇》、《打砖块》等黑白像素游戏,属于打发时间的益智类手游、轻松有趣却不至于让人长时间沉浸其中。
在怪兽叔的印象中是2004年左右,移动等运营商推出了短信购买手机游戏的服务,可以扣取话费支付,然后再由运营商发送短信给用户下载手机游戏;
这一时间许多可玩性更高的JAVA手游开始随着彩色屏幕一起出现,但很少有人会支付对于当时来说较为昂贵的费用去下载手游来玩,至少国内如此。
而到了2007年左右的时候,便利的2G、3G网络和电脑数据传输功能打开了手游的第一股热潮;
移植手游、基于塞班系统设计的原创手游如雨后春笋冒出,单机、联网游戏一应俱全。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以移动运营商为首的139邮箱社区等站点上架了一大批手游,数量相当恐怖,且绝大多数都是精品,可短暂试玩,包含付费内购的后续内容。
在后续长达5年的时间里,难以计量的塞班手游上架,但由于技术限制当时的许多游戏和资料都已经丢失;而怪兽叔最初构思这个栏目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网站、图书等,以及一些对塞班手机与游戏尚有保存的经历者、见证者,去还原、发现、保存下这些及其珍贵的资料,让塞班游戏不至于逐渐被历史的灰尘所湮没。
那么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想要催更的小伙伴不要忘了在点赞、在看,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标题:塞班游戏下载网站、塞班ng游戏
链接:https://izhangwan.com/news/rj/45719.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