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陪聊天的app有哪些;陪聊接单平台
“牵伴”App被指借婚恋交友诱导消费:发消息、视频通话都要充值买金币
近日,来自浙江丽水的翟先生向澎湃质量观平台(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称,两个月前,他在一家名为“牵伴”的婚恋交友App上多次充值付费聊天,累计金额达2万余元,但当他与聊天对象约定见面之际,对方却莫名失联。随后他在网上检索发现,其他人也有类似遭遇。
翟先生提供的“牵伴”App主页
翟先生认为,“牵伴”App涉嫌诱导欺诈。他提供的转账记录显示,其转账收款账户为“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上述纠纷,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涉事公司,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翟先生提供的“牵伴”App聊天列表
随后,澎湃新闻在“牵伴”App实测发现,在赠送的虚拟金币使用完后,消费者需要充值购买虚拟金币才能继续向聊天对象发送信息,充值金额最低19元,最高5999元,每1元对应10个金币。
对此,有律师表示,消费者在App内购买虚拟金币并用于和聊天对象聊天,如果该聊天对象涉嫌以欺诈的方式,诱骗消费者在App内进行巨额消费进而获取利益,则消费者有权要求App披露与交易有关的相关信息。
消费者投诉:
翟先生单身多年,两个月前在某网站观看视频时,通过页面弹出的广告了解到一个名为“牵伴”的婚恋交友平台,“想通过App结识心仪的异性,没想到两万块钱搭进去了,现实中连个人也没有见到。”
翟先生回忆,最初下载“牵伴”App时,他并不了解聊天需要充值购买金币。在与心仪的聊天对象进行多个回合的聊天后,“牵伴”App突然提醒需要充值购买金币才能继续发送消息。为此,从今年7月初至今,他多次购买金币。
翟先生提供的转账记录截图显示,在App购买金币时,转账的收款方为“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而他的转账最大金额达2999元,两个月间先后进行过多笔转账,累计金额达两万余元。
翟先生称,两周前,他想要和在App结识的一位聊天对象有进一步发展,但多次充值购买金币后,却无法与对方见面。
“对方自称是丽水人,聊天多个回合后,我们加了微信。在之后的微信聊天中,我却始终没有收到一个明确的电话号码,对方提供的电话打过去不是空号就是关机。”翟先生说,本来说好要见面,但现在连人都见不到,“我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也彻底死了心”。
翟先生提供的“牵伴”App内虚拟金币充值页面
翟先生说,“牵伴”App根据聊天形式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有文字聊天,也有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只有买了金币才有机会与App内的相亲对象联系,文字大概是两元左右一条信息,视频聊天更贵,50块钱才不到10分钟时间。”
此外,翟先生发现,App设置十分周密,凡是涉及到比如住址等个人信息的,屏幕马上会将这些信息遮蔽,导致消费者联系聊天对象无法脱离App。
澎湃新闻随后下载“牵伴”App体验发现,点击系统推荐的聊天对象后,会显示对方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个人信息。而金币充值共分为9个档位,最低充值数额为19元,对应190金币,最高充值金额达5999元,对应59990金币。
此外,与聊天对象发送文字消息、视频通话、赠送礼物均需要充值相应数额的金币。其中,赠送的礼物最低价值99金币,最高价值52000金币。
企业回应:
就此纠纷,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工商信息显示,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7日,注册资本100万元,参保人数0人。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某投诉平台也有用户对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投诉。该用户称,他在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App中,受聊天对象的情感诱导,向其聊天充值提升亲密度,一直被告知亲密度不足不能获取详细的信息,共计被充值消费4万余元。
对此,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风虎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在平台购买金币并用于和聊天对象聊天,如天对象涉嫌以欺诈的方式诱骗消费者在App进行巨额消费进而获取相关利益,则消费者有权要求App披露与交易有关的相关信息。
来源:澎湃新闻
聊天即可赚钱!大厂社交App陪聊灰产泛滥,被指诱骗男用户充值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谢斯临
图片来源:Pexel
近日,网易云音乐旗下陌生人社交App心遇,因被曝聊天收费、诱骗男用户充值以及平台内充斥大量言语暧昧的擦边信息等原因,被推到风口浪尖。
该App原为云音乐社交创新项目,定位为一款“锚定新兴细分市场的社交需求,推出的陌生人交友产品”,于2020年7月上线,当时仅对具备邀请码的用户开放。
官方信息显示,心遇主要有三大功能,分别为“同城附近的人”,系统会为用户智能推荐有缘人,可以快速发现周边用户;“在线列表”,24小时为用户展现当前在线的TA;“即时聊天”,支持多重聊天方式。乍看之下,与陌陌、探探等陌生人社交软件并无不同。
然而,如今颇具争议的是,男性用户必须不断充值才能发送消息,而女性用户却可以借此获得现金激励。畸形的机制下,陪聊等灰色产业开始泛滥,平台内充斥大量言语暧昧的擦边信息,以此增加男性用户的回复几率。
时代财经注册登陆仅十来分钟后,就收到一位“女网友”的消息:“如果我们两个人出去吃饭,我喝醉了你会送我回家吗?”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对于心遇App用户反馈最多的是聊天收费、诱骗男用户充值等。
男性新用户下载打开心遇后,系统会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赠送超过50枚的金币。然而,男性用户在App内发消息、视频、通话都需要消耗金币,如每发1次消息就需要消耗3枚金币。
赠送的金币会在短时间内快速消耗完毕,如果还想继续聊天,系统会提示用户金币不足,必须充值。首次充值将享受3倍金币优惠,1元可换35枚金币。不过,金币商城数据则显示,日常充值1元仅能兑换12枚金币,即只能发送4条消息。
图片来源:心遇App截图
而如果用户以女性身份注册,将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体验。系统给女性用户赠送的金币不到20枚,但她们在App内的操作几乎不会损耗金币。
相反,女性用户每回复一条男性用户的消息,她都将收获0.35积分,如果对方赠送礼物分值更高。女性用户每收集满50积分后,即可向支付宝提现5元。系统也会时不时弹出“回复消息能赚钱”的提示。
图片来源:心遇App截图
对此,心遇客服方面表示,一般场景下,付费逻辑与性别无关,均为主动方付费。在双方互相关注的情况下,用户聊天不再收取金币,不过基于用户保护、用户使用-惯等相关考虑,参照行业内同类产品一般规则,在音视频通话等特殊场景,将由男性付费。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时代财经却发现,在女性用户端通过“戳一戳”的形式发起对话,系统将会自动生成一条类似“帅哥,今天累不累啊?”的文案,并不会扣除金币,此时对方如果回复,系统将判定对方主动。
而在男性用户端,“戳一戳”按键被替换成“搭讪”,每次搭讪都需要耗费一次金币,并判定男方主动。
不过,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指出,对任何一个陌生人社交App来说,女性用户必定都是其核心资源,为女性用户提供优待的类似操作并不少见。如爱聊、可遇等App都采用这类机制。
“这个算是行业都挺通用的一个规则。”
心遇严禁用户交换联系方式的行为,也引来诸多非议。
使用心遇两个月,周齐(化名)在心遇上充值了707元。据其透露,平台内愿意与其相互关注达成免费聊天的女性用户屈指可数,大多数时候对方都以亲密度(需送礼物提升)不够等理由骗其赠送昂贵的礼物。使用近两个月,他只碰到过两位愿意与其相互关注的女性用户。
但当他们想要再进一步,脱离平台进行联系的时候,会遭到心遇的阻拦。在App内,用户一旦想要与对方建立更深度的交流,发送微信或电话等个人联系方式,就会遭到平台屏蔽,并提示:当前可能包含违规内容,无法发送,如再次发送可能被封禁。
“这不是强迫用户继续在平台消费吗?虽然可以互关正常聊天,可这样的做法,真的还是交友恋爱平台吗? ”
这样的行为,让周齐感觉自己被欺骗了,一气之下,他直接卸载了心遇。
而心遇客服方面则回应称,为了保护用户的私人信息及账号安全,目前暂不支持发送带有个人联系方式等信息的内容,哪怕在音视频过程中也不支持。
有接近心遇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在陌生人社交软件上,女性用户容易因遭到大量骚扰后迅速流失,因此大量同类社交App寿命周期都比较短暂。为保障用户的安全以及长线运营的效果,对于隐私信息的交换,心遇从一开始就非常严格。
但这并没有阻碍陪聊灰色产业的出现。打开心遇贴吧,检索到的几乎全都是“陪聊员”招聘帖,部分帖子甚至晒出自己的积分余额76.74万分,合计7.67万元。
时代财经加上其中一名代理,对方表示该职位仅限女性申请,工作内容包括文字聊天、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相对应的收益可以分为文字收益、语音收益、视频收益和礼物收益。纯文字聊天每条回复可获得0.01-0.03元不等,语音通话每分钟可以赚取0.2-0.6元,视频则收入更高,约每分钟1元左右。
通过他们提供的邀请码进行注册,真人认证后便可收获平台推流。收入每日都可以结算,通过绑定的支付软件提现。
时代财经也注意到,心遇方面曾多次发起净网活动打击违规行为。仅7月下旬,心遇便累计处理违规账号4522例,永久封禁账号3677例,诈骗处罚305例,处罚347例。
“牵伴”App被指借婚恋交友诱导消费:发消息、视频通话都要充值买金币
近日,来自浙江丽水的翟先生向澎湃质量观平台反映称,两个月前,他在一家名为“牵伴”的婚恋交友App上多次充值付费聊天,累计金额达2万余元,但当他与聊天对象约定见面之际,对方却莫名失联。随后他在网上检索发现,其他人也有类似遭遇。
翟先生提供的“牵伴”App主页
翟先生认为,“牵伴”App涉嫌诱导欺诈。他提供的转账记录显示,其转账收款账户为“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上述纠纷,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涉事公司,但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翟先生提供的“牵伴”App聊天列表
随后,澎湃新闻在“牵伴”App实测发现,在赠送的虚拟金币使用完后,消费者需要充值购买虚拟金币才能继续向聊天对象发送信息,充值金额最低19元,最高5999元,每1元对应10个金币。
对此,有律师表示,消费者在App内购买虚拟金币并用于和聊天对象聊天,如果该聊天对象涉嫌以欺诈的方式,诱骗消费者在App内进行巨额消费进而获取利益,则消费者有权要求App披露与交易有关的相关信息。
消费者投诉:
翟先生单身多年,两个月前在某网站观看视频时,通过页面弹出的广告了解到一个名为“牵伴”的婚恋交友平台,“想通过App结识心仪的异性,没想到两万块钱搭进去了,现实中连个人也没有见到。”
翟先生回忆,最初下载“牵伴”App时,他并不了解聊天需要充值购买金币。在与心仪的聊天对象进行多个回合的聊天后,“牵伴”App突然提醒需要充值购买金币才能继续发送消息。为此,从今年7月初至今,他多次购买金币。
翟先生提供的转账记录截图显示,在App购买金币时,转账的收款方为“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而他的转账最大金额达2999元,两个月间先后进行过多笔转账,累计金额达两万余元。
翟先生称,两周前,他想要和在App结识的一位聊天对象有进一步发展,但多次充值购买金币后,却无法与对方见面。
“对方自称是丽水人,聊天多个回合后,我们加了微信。在之后的微信聊天中,我却始终没有收到一个明确的电话号码,对方提供的电话打过去不是空号就是关机。”翟先生说,本来说好要见面,但现在连人都见不到,“我这才意识到上当受骗了,也彻底死了心”。
翟先生提供的“牵伴”App内虚拟金币充值页面
翟先生说,“牵伴”App根据聊天形式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有文字聊天,也有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只有买了金币才有机会与App内的相亲对象联系,文字大概是两元左右一条信息,视频聊天更贵,50块钱才不到10分钟时间。”
此外,翟先生发现,App设置十分周密,凡是涉及到比如住址等个人信息的,屏幕马上会将这些信息遮蔽,导致消费者联系聊天对象无法脱离App。
澎湃新闻随后下载“牵伴”App体验发现,点击系统推荐的聊天对象后,会显示对方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个人信息。而金币充值共分为9个档位,最低充值数额为19元,对应190金币,最高充值金额达5999元,对应59990金币。
此外,与聊天对象发送文字消息、视频通话、赠送礼物均需要充值相应数额的金币。其中,赠送的礼物最低价值99金币,最高价值52000金币。
企业回应:
就此纠纷,澎湃新闻多次致电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但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工商信息显示,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11月7日,注册资本100万元,参保人数0人。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某投诉平台也有用户对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投诉。该用户称,他在海南欢渠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App中,受聊天对象的情感诱导,向其聊天充值提升亲密度,一直被告知亲密度不足不能获取详细的信息,共计被充值消费4万余元。
对此,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吴风虎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在平台购买金币并用于和聊天对象聊天,如天对象涉嫌以欺诈的方式诱骗消费者在App进行巨额消费进而获取相关利益,则消费者有权要求App披露与交易有关的相关信息。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