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模因狂欢,某种程度上,是近期周末的迎宾仪式。 如果你想为自己打造一个年轻、网络、时尚的形象,那么参加表情包嘉年华就可以实现你的目标。
----------------
每周四,社交媒体上都会出现许多离奇的故事。 他们从不提及同事的朋友,却开始在群聊中谈论自己的女同事,结果发现她们是童养媳。 他们只给朋友发吃喝玩乐的信息,在朋友圈里写关于朋友的事情。 一个朋友被家暴的故事……让人揪心: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然而,如果你耐心读到最后,你会发现所有故事的结局都是一样的:“V我50元(微信转账50元给我)吃肯德基疯狂星期四,明天告诉你后续。” ”
原来,这些离奇的故事都是网友为了玩“疯狂星期四”表情包而编造出来的。 然而,在这样的氛围下,这个梗与肯德基无关,而是成为了一种嘉年华式的流行文化。
玩表情包到“疯”:网络语言嘉年华
研究人员认为,玩迷因的嘉年华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是普遍化。 周四,“疯狂周四”模因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即使那天你不看微信群消息,不看朋友圈,浏览某博客时,你还是会被这个表情包搞得措手不及:本来是一个严肃的科普博主,发了一篇科普知识的博文,但是他没想到最后的转折是“V Me 50”; 一位喜欢发挥想象力的博主额外更新了一章,结果却是层层准备都只是为了让事情变得有趣……
这些创作会被很多人转发,或者截图发送到其他平台; 看到的人会再次转发、截图,让一个表情包得以快速复制、流动、传播,这也体现了表情包狂欢的第二个特点。 病毒式传播。
之所以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四,而对其他日期的促销活动却兴趣不大,也离不开它的仪式性作用。 毕竟周四之后是最后一个工作日,欢乐和狂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未来的标志。 随后周末举行欢迎仪式。
主动玩表情包的人:好玩又缓解压力
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开玩笑,甚至把它玩成“狂欢节”?
表情包本身的乐趣确实是重要原因之一。 看到这离奇故事的结局竟然是一则“广告”,众人无言以对,同时又难免觉得好笑。 这是因为违反了期望。 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这种违反期望和不和谐的现象会使人们从持续的理性活动中短暂放松,从而产生轻松有趣的效果。 这一招也是相声、脱口秀等节目中的常用手法。
参与模因的人还可以管理自己的在线形象。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我们在互联网上的形象完全是由我们自己的行为塑造的。 我们有意识地展示自己的某个方面,以便给别人留下某种印象。 这就是印象管理。 我们一直认为制作表情包是年轻人做的事。 如果你想为自己塑造一个年轻、网络、潮流的形象,那么参加表情包嘉年华就能达到你的目的。
通过印象管理,模因创造了一种身份; 当许多具有相同身份的人看到彼此时,他们就会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偏好的“内群体”。 出于对自己和群体的认同感,寻找模因的人会创造更多的作品,以强化他们作为“模因玩家”的身份。 认同感和玩迷因相辅相成,不断给旧的迷因带来新的变化。
然而,有这么多搞笑的笑话,为什么大多数表情包会流行起来然后被抛弃,而“V Me 50”却永远不会过时? 也许是因为这与钱有关。 “赚钱”是年轻人永恒的话题,也是永恒的压力和问题。 当人们发布像“V Me 50”这样的表情包要钱时,他们并不是真的要钱,而是表达了对让钱变得困难的现实压力的温和抵抗。
被迫看表情包的人:厌倦甚至厌恶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个表情包。 既然有一个“内群体”喜欢一起玩模因,那么也有一个“外群体”对模因漠不关心。 例如,有人在离奇故事下评论道:“我真的很想帮助故事中的人,但最终却成了一个笑话……浪费感情。” 还有人表示不解:“这个笑话有这么好笑吗?怎么这么难看?我都看腻了!” 这就是玩笑过多造成的情感撕裂。
对于玩模因的人来说,玩模因的影响不仅仅是积极的。 如果你太喜欢玩表情包,总是用表情包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你感知情绪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正如网络笑话所说:古人看到美景,会说“落云孤鸮齐飞,秋水与天一色”。 看到美女,他们会说:“回眸一笑《v》,魅力四射,六宫粉红,白无彩。” ,当我看到这些时,我只是说“awsl(啊,我死了)”。
总之,参加表情包狂欢可以让人心情愉悦,塑造形象,找到共鸣,抵御压力。 不过,为了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无论什么模因,适度才是最好玩的。
标题:《v》 “疯狂星期四”梗如此火爆,到底谁最疯狂呢?
链接:https://izhangwan.com/news/gl/15982.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