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恨之摩根 为什么英日同盟最终无法持续?
英日同盟是20世纪初英日争夺远东霸权时的权宜之计。 由于共同利益和地缘政治因素,英日一强一弱,通过结盟暂时稳定了关系。 但“一强一弱”本身就说明该同盟存在致命缺陷:如果两国国力发生变化,英国维护既得利益与日本谋求扩张机会的不同目的,必然会引发冲突和冲突。他们之间的竞争。 。
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以来,同盟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家间结盟与反结盟的斗争贯穿了整个国家间关系史。 纵横各个方向的联盟的形成和解体往往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而大国之间的联盟或解体往往对国际格局的形成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在各个历史时期。
国际关系理论大师、国际法“强权政治学派”创始人、美国政治学家汉斯·J·摩根索(Hans J.)在其经典著作《国际战略——争取权力与追求和平》中指出(也在《国家间的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中)考察了联盟的一般性质,即联盟。 他认为,联盟是维持国家间力量平衡的最重要体现。 摩根索指出,在多国家体系中,竞争国A和B可以做出三种选择来维持和提高各自的相对实力地位:一是增强自身实力;二是提高自身实力。 第二,利用他国的力量来增强自己的力量; 第三,防止对手夺取其他国家的权力。 当他们做出第一种选择时,他们就开始军备竞赛,当他们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时,他们就实施联盟政策。 因此,一个国家是否采取同盟政策,并不是原则问题,而是权宜之计。 联盟能否生存以及作用的大小取决于联盟的基本利益。 上述理论完全适用于20世纪初存在近20年的英日同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和日本作为远东盟友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势力的兴衰导致了德国海军的崛起,这使得一直实行“光荣孤立”的超然外交政策的英国陷入了困境。在国际事务中,感受到的威胁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德国、法国、俄罗斯也向英国远东地区挺进。 殖民利益受到挑战。 英国选择与俄罗斯激烈争夺中国东北利益的日本作为盟友,以维持其在远东的势力。 不少英国政界人士和反对派人士在下议院焦急地表示:“只有日本帮助我们,我们才能捍卫我们在北太平洋的原有地位。” “只有利用日本的力量,我们的政府才能……主宰与中国和太平洋北部地区有关的所有问题。” 一方面,日本对俄罗斯的扩张感到不满和恐惧。 另一方面,由于实力较弱,日本更渴望在远东彻底瓜分之前分一杯羹。 适时的也依靠了强大的英国。 1902年1月30日两国签订《英日同盟条约》,主要针对俄国。 由于双方的共同需要,该条约于1905年和1911年两次续签。
英日结盟源于争夺远东霸权的需要。 英国得到的好处是为其在远东的殖民利益找到了合适的守护者。 “从现在开始,我们不再需要担心我们在远东的利益。”
然而英国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它实际上在远东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 1904年,日本利用同盟的保证,发动对俄战争,并取得胜利。 日本在远东的扩张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种扩张让日本产生了在远东的主导地位。 当时的一位日本记者明确表达了这种感受:“多年来,西方国家认为只有他们有责任发展世界欠发达地区。现在,我国也参与了这项‘伟大而光荣’的任务。” ”。 ”
在英日同盟中,从国家角度来看,英国的实力远超日本,处于主导地位。 但由于地理位置远离亚洲,英国越来越感到在其他国家的威胁下无力保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 相反,日本虽然是弱国,但地理上的孤立使得其他国家很难入侵,因此英国将其视为可以利用的盟友。 与此同时,日本也认为必须依靠英国的力量来实现其扩张野心。 因此,出于共同利益和地缘政治因素,英日一强一弱,通过结盟暂时稳定了关系。 然而,“一强一弱”本身就表明该联盟存在致命缺陷:如果两国国力发生变化,那么英国维护既得利益与日本寻求扩张机会的不同目的必然会引发冲突它们之间。 并争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英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日本这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好消息”。 自1915年起,随着同盟国向日本订购武器、弹药、食品和其他战争物资,日本开始进入战时繁荣期。 在海军方面,日本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在远东海域,英国与日本结盟后,逐渐依靠日本的海军力量来捍卫其在远东的利益。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海军强国。 日本虽然只有九艘战列舰,但其战后建设计划雄心勃勃,军费开支也相当高。
此外怨恨之摩根,日本在远东地区还拥有弧形海军基地线。 该线南起台湾岛,经琉球群岛和日本本岛,北至南片岛。 此外,由于巴黎和会将德国前殖民地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交由日本管辖,日本在东部又多了一个前哨基地。 海军基地线和前哨线为日本争夺西太平洋海上霸权提供了“地利”条件。
在同盟的帮助下,日本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帝国主义强国”,而英国的国力则逐渐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经济、军事、国土面积等方面仍是世界上具有相当实力的国家。 但其相对国力却呈现下降趋势。
战争严重破坏了英国的财政平衡。 为了赢得战争,英国在战争期间花费了124.54亿英镑,相当于国民收入的44%。 为了支付这笔巨额开支,英国向国内外大量举债。 外债方面,到1919年,英国欠美国债务8.5亿英镑,成为美国的债务国,国际金融垄断地位动摇。 此外,由于20年代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大量的失业人口,英国的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英国外交部承认英国和日本之间存在根本性冲突。 1920年3月,外交部在给帝国防卫会议的一份备忘录中指出,在考虑更新同盟关系时,“我们决不能忽视我们与日本在中国和日本的利益在许多重要方面的冲突”。别处。” 外交部多位官员反对续签该联盟。 1920年6月,主管远东事务的维克多·韦尔斯利( )向外交部提交备忘录,明确反对续签同盟。
对于是否继续与日本结盟,英国国内还有另一种声音,主张安抚、遏制日本。 1920年12月,帝国防卫委员会召开会议。 外交大臣寇松主张利用联盟来控制日本的扩张。 他说,“日本的行事方式是狡猾的、不道德的。如果他们不受盟国控制,从而维持秩序,他们就会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和其他地方奉行侵略政策。” ” 上述安抚日本的建议也得到了1921年6月至8月英国内阁和大英帝国会议的支持。
英国提出绥靖日本的主要原因如下。 这正是英国陷入困境的原因。 首先,英国在远东拥有巨大的殖民利益,但其实力和海军实力相对下降,使其无法保护殖民利益; 第二,安抚日本是对抗美国的手段; 第三,遏制苏俄、防止日本倒向苏俄的考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新苏俄的出现引起了英国的极大警惕,担心苏俄的影响力会继续向日本扩张; 第四,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事实上的利益的承认。 尽管许多英国宫廷官员对日本的扩张感到担忧,但他们也认为日本是他们“谨慎而忠诚的朋友”。 他们认为,“虽然我们必须尽力阻止日本在中国的扩张,但我们必须缓慢前进,不要在远东冒险”。 又一个爆炸危险。”
由于两国要求遏制、绥靖日本的意见不同,英国在是否续约问题上始终没有达成统一意见。 最后,为了不激起日本的反感,得罪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英国外交部发布了《三方协定备忘录》,将现有的英日同盟条约发展为三方决定英国、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协议,希望能够通过。 确保与日本和美国维持友好关系的某种方式。 英国的考虑是可以放弃同盟,但同时必须有补救措施,防止与日本关系恶化。 这个补救措施就是用“更广泛的计划”来处理续约问题。 至此,缔结三国协定已成为英国处理英日同盟条约续签问题的基本政策。
该联盟的生存问题给英国带来了两难的境地。 继续或放弃同盟并不能保证其大国地位。 它要么喂养敌人,要么反过来对抗敌人。 只有扩大盟友并重新加入新的联盟才是损失最小的选择。 英国的这一选择符合其维持现状的政策。 对于日本来说,在同盟存在期间,日本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联盟是其发展实力的护身符。 联盟终止的影响并不像外界宣传的那么严重。 看来日本曾经是国际社会的弃儿。 联盟的终止是一个新的迹象。 选择政策、重新选择盟友的开始是国际关系发展的正常过程。 遗憾的是,借助大国保护才刚刚羽翼丰满的日本,还没有学会如何与世界合作。 它放弃了经济帝国主义的道路,选择了一条更加血腥的军事帝国主义的道路。
天地劫幽城再临归真4-5攻略:第四章归真4-5八回合图文通关教学[多图],天地劫幽城再临归真4-5怎么样八回合内通
2024-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