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关酒酒,江岛。女子风姿翩翩,君子好战。”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但这在你心目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这是一位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北京插画家胡聪米伽蓝的作品。 她的真名是王小艺。 1992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此前,她因一组古风无脸小人画而被很多人认识。 最近,她又有新作品了。 除《关雎》外,近两年她共画了160幅以《诗经:国风》为主题的画作。 近日,她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头条记者采访时表示:“《诗经》是我们与古人之间的一座桥梁,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传递出中国古典文化之美。”
2年完成160幅画作
90后插画师为《诗经》绘制插画
“关关酒酒,江岛。女子风姿翩翩,君子好战。” 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是这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画面呢? 它是由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插画家王小艺绘制的。 在她的画中,《关雎》中的一对青年男女在两个蓝色的大碗里,远远地看着对方。 碗内流水潺潺,绿草如茵,石块微微裸露。 背景是青色的天空,白云,赭色的山脉,浓浓的水汽,一种浪漫空灵的感觉扑面而来。
《关雎》讲述了一个男人深爱、追求女人,却内心焦灼、相思的故事。 因此,王小一作画时,选择了两只器皿,分别画男女主角,以表达男子单向的爱情。 放置女人的容器向放置男人的容器坠落。 “我的意图是在这首诗中表达一个开放式结局:也许我爱的女人心里也对我有一点感情。” 王小艺说道。
《关雎》
除《关雎》外,王孝义近两年共画了160幅以《诗经:国风》为主题的画作。 画风古朴典雅,造型写意。 王孝义说:“《诗经》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到天地山河、家国风俗、小到儿女私情、家常琐事,无所不包。它本身就是一个微型世界,非常适合我想要表达的场景和情感创作。”
她画作的另一个特点是画中的小人物没有脸。 为什么? 王小义解释说,自己创作时之所以没有在人物上画脸,是受到了上学时导师的建议。 她做作业的时候,其他的部分都画好了,但她不知道怎么勾勒脸。 老师只是说,不要再画脸了——不要画脸,而要隐藏人物的情绪,这才符合古风内敛含蓄的基调。
原创《博山图片》
把山水和“无脸小人”放进“碗”里
与其他以《诗经》为主题的绘画不同,王孝义在诠释故事时将中国古典山水与各种中国传统器物相结合,创造了独特的插画风格——“博山图”。
“钵”是指用陶瓷、硬石或金属制成的类似盆状但稍小的器皿。 在王小艺的画中,“博”被放大为“博山”,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树。 ,建筑人物全部按比例缩小放入其中。 虽然尺寸缩小了,但是细节却很饱满,显得非常精致且意味深长。
在王孝义看来,“博山”类似于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盆景,蕴含着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造屋于人境,无车马喧嚣”的味道。 “当时我受到一组盆景图的启发,觉得生活在这样一个小世界里该是多么的舒服,所以我想到用各种中国传统器皿来诠释《诗经》几千年的故事。前。” 王小艺说道。
生活中的王小艺
作画时,她会先逐字仔细地理解诗的内容,然后确定要表达的情感基调。 然后她会按照素描、画线稿、上色、雕刻细节的顺序进行。 完成一幅画通常需要3到5天的时间。 天空。
平时写字的时候,王孝义就已经是“自信”了。 在她看来,《博》中的山水田园和生活在《博》中的人物不仅负责“美”,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情感,“所以我会要求自己在每幅画中设置场景。” 一个情节,以及这个情节中所蕴含的情感,都表达的很清楚。 我很享受这个思考过程。 ”
”比如《桃夭》是祝贺新婚的,所以我就用禾欣酒当碗,红线的一端盛着迎娶的队伍,另一端盛满了美酒。
《桃夭》
《靠盘》歌颂隐居山林的智者,所以我选择了高而细的器皿来凸显这位隐居于世的高尚品格。
“靠盘”
《尊达路》讲述了有情人努力坚守在一起的故事。 我选择了难以调和的破碎镜子的形象。 《七月》讲述了农民伯伯这一整年的工作和艰辛。 这首诗的文字绵长而复杂,就像一幅长长的生命画卷。 我选择了多宝格和首饰盒来携带。 这样可以同时展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 ”
“七月”
实践和学习永无止境
不局限于特定的风格
受父母影响,王小艺从小就喜欢画画、喜欢看古装剧,所以报考艺术类院校也是水到渠成。 虽然她学的是设计专业,但出于热爱,她一直坚持创作。 明代的仇英是她最喜欢的画家之一。 在多看、多练的过程中,她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古风”绘画风格。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找到了适合自己、喜欢的东西绘战师,并保留下来,成为了我现在的绘画风格。我慢慢确定了自己的风格。但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未来我还会不断改变。”我非常享受这样的进步和改变。” 王小艺说道。
除了阅读《聊斋志异》、《诗经》等传统文学作品,王小艺还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 生活中,王小艺喜欢动植物,热爱外出、亲近大自然。 在她看来,生活中的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能给她提供灵感。 她有一系列画作,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猫等小动物画成古风小人的模样,或俏皮可爱,或温柔大方,充满奇思妙想。
王小艺也喜欢《聊斋志异》
王小艺也是一位“吃货”,从她给自己取的好吃的网名“胡丛米伽蓝”就可见一斑。 名字来源于她无意中读到的蒲松龄的《绰然堂会师父有序》一文。 “夫君则静心,去贪欲,吃筷子,吞饼干,没办法,只好去找蒜了。” 这段描述弟子饮食习惯的段落实在是太形象了,她选择了最动听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网名。 。 她还将自己对饮食的热爱融入到了《诗图集》系列作品中。 创作时,她把“博山”换成了锅、碗、勺、盆、勺等饮食工具。
出自《图画诗》
了解千年前人们细腻的情感表达
《诗经图鉴》系列作品恰逢疫情,王小艺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游山玩水的梦想寄托在画作中。 “就像经历了一位神奇的造物主,我会沉迷于创作山水、奇石、竹林、小桥,画它们给我一种装饰自己花园的感觉。”
因为这次创作经历,王小乙也对《诗经》中描述的场景和情感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 “在画这个系列之前,我对《诗经》的理解只是几首熟悉的诗词,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本诗集》等历史评价的理解也仅限于几句字面上的赞美之词。” 王小艺表示,完成这一系列作品后,她认真研究了每一首诗,体会到千年前人们的细腻情感和文笔之美,既令人敬佩,又值得长久回味。
《诗经》国风篇中王孝仪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歌声》。 她相信“冬夜夏日,百岁之后,还乡”。 只需几句话就可以说明一切。 深情和失去挚爱的悲伤,“我认为《诗经》就像我们和古人之间的一座桥梁,它是一件最美的文化瑰宝。”
《歌声》
对于王小乙来说,《诗图册》系列只是一个阶段的总结。 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继续随心所欲地画画,不断提高自己的画技。 “板画和手绘有很大的区别,手绘需要更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法,我正在努力练习和学习,希望有一天能在画纸上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
标题:绘战师 画《诗经》! 90后女孩的160张“博山图”太神奇了
链接:https://izhangwan.com/news/gl/14937.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